童恩正(1935-1997),湖南宁乡人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曾任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。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为其知名科幻作品,多次获奖,曾在1980年代初期被拍摄成科幻电影。
人物经历
1935年8月27日童恩正出生在湖南宁乡。抗日战争结束后,其父在湖南大学教书,童恩正则进入成智小学学习。1947年,童恩正考进了长沙雅礼中学。1956年,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。1957年,童恩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。1959年,他写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说《五万年以前的客人》,并于1960年发表在《少年文艺》第三期上。1960年出版《古峡迷雾》,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欢迎。1961年,童恩正大学毕业,在峨影厂担任编剧工作,开始改编《古峡迷雾》的电影剧本。1978年5月,他去上海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。后改写了《古峡迷雾》和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,并在沈寂的协助下,将它们改编成了电影剧本。另外,他还写了《雪山魔笛》《追踪恐龙的人》《宇航员的归来》《晖晖的小伙伴》等科学幻想小说。
1963年童恩正写的科幻小说《珊湖岛上的死光》于1978年发表,获得全国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,并且立即拍摄成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。后来,这篇小说还被改编成连环画、广播剧,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
主要作品
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《在时间的铅幕后面》《雪山魔笛》《遥远的爱》《古峡迷雾》《追踪恐龙的人》《西游新记》《石笋行》《失去的记忆》《五万年以前的客人》《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之死》《古泪今痕》等。
代表作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简介
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是中国科幻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,讲述了一位青年科学家带着高效原子电池逃亡,途中遭到袭击,在生死关头,一道神秘的激光救了他。这名青年科学家落到一座小岛上。在这里,居住着另一位科学家,他研制了激光器,并救了这名青年科学家。后来,意图利用激光器实行不轨的敌人来到小岛,企图夺取资料并炸毁小岛,两名科学家联手,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。
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,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,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。作品注重弘扬科学精神,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,且通俗易懂,引人入胜,做到了科学性、可读性、趣味性的统一。
(资料来自百度百科、四川大学博物馆等)